掘火档案

A Selection of Critical Mass in Music, Films, Literature and Beyond






信息

王玲 发表于11/21/2010, 归类于书评.

标签

,

胡总的书是如何诞生的

理工男拜读时桌面

文/王玲

拖了太久,是因为技术层面的东西一写就完,但情感层面的,因为实在有很多可讲的,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我就以回忆录的方式,忆忆这次成书的过程。

故事是由别人推荐来的,因为时常收到各式各样的投稿,转稿,推荐稿,确实也没有特别在意。且请原谅我不是个文艺摇滚青年,不识胡总大名。

故事是在再次打开文件时才一口气看完的,如果你们和我有同样的感觉,那我相信这并不是我的问题,即故事的开篇有点让人费解,有些摸不着头脑,进入得很缓慢,显然是一本文艺小说的样态。这时我才知道去网上查查这位胡凌云是何许人也,这才第一次看到《北京故事》。我想说确实只有文艺的理工男青年才会有如此多的感想啊。

确认一本书能否出之前,会经过一个选题论证的过程,当然这是在每个出版社必经的一道程序,文景的选题也是这样,要说什么特别之处,我也只能说这里的环境还算宽松,给编辑的自由度算大的,尽管仍会被问到对未来市场的预期,但仍有大部分同事认同这是一个好故事,好故事没有通不过选题的。所以,这就完成了启动阶段。

在我不完全的统计内证明,每个读过故事的人,都和我有同样的问题要问,这是一个自传性的故事吗?在胡总有限的回答内,有这样两种来自他人的答案,一是认为他写出这样一部作品是很令人费解的,再是他终于完成了《北京故事》的续集。

选题过后,过了个不长不短的假期,曾有打算如何将过长的文字减掉,及如何让第一篇的面目更为吸引读者,在第一个问题上,胡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尽管不是很有成效,但已是所能达到的最可行的方案;而第二个问题,考虑到整体篇目的连贯与统一,仍然保留了原样,这样对于文本的结构梳理算是成形了。

实际的编辑过程中,并未花什么气力,大的格局已定,无非是例行的编辑规范,成书阅读感觉的把握(主要是版式,即字距行距问题),胡总是集理工同学的缜密思考与摆弄文字于一身的典型,理性思维贯穿着全篇,而某些流露出情绪的感性文字是极其必要的搭配,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除却胡总常用的“您”这类的称呼外(这很是他个人的直接写照,对吗?),读者最先注意到的应该就是内文的设计吧。排成这样并非是随意为之,有两个考虑,第一是胡总曾强调过的“理工男不喜欢多余的空格”,第二是用什么字体来对应这种方案是最佳的。字体曾在文正黑体,方正书宋,方正细等线,方正细黑,方正纤黑,方正中等线中选择过,字号在9磅,8.8磅,8.5磅,8.3磅上纠结。大家最后看到的成书是方正细黑,8.5磅,不知您读起来感觉如何?

取一个好的书名,原则上说,是一部作品成功的一半。书名是作者的功劳,我非常相信胡总的眼光,尽管这个名字曾是第一个方案,却仍然经过无数次思索与改造,达到最终的回归。这其中包括很胡总语言风格之一的选项,如“情商是如何炼成的”“我可不会主动给你打电话啊!”等。总之,这一次胡总仍然发挥了其“贫”的特质之一,风格游移在理性、多情、低调与忽悠之间。曾有一个名字这样写道“通往古都的最后出口”,代表着故事发生的现场,抒发着主人公心绪的坚定与转变。这个名字被认为极为低调而最终弃用,但仍然得到不少朋友的认同。也曾有一个名字这样写道“姑娘带我穿城而过”,这是目前书名的一种变形与仿造,我想这正是作者想到这个名字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在编辑的要求下,他将不得不在文学与市场间抉择与争斗,并给出切合本书主旨的文字来。实际成书的书名,跟随一位少女穿过城市,从总体上体现了作者故事的内核,本身就是诗样文字,期待识货的读者们指正。

封面的设计,在我看来,更是一本书成为书的重要要素,哪怕只是一幅图,但图在何种材质产生,会带来极强的不同感觉。对一本书而言,这是一本用纸制作的,带着油墨味道的作品,如果不需要这些,我不是只需在屏幕上看那些文字的堆砌吗?封面的设计一直是见仁见智,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我相信这会成为影响你拿起这部书的原因之一,对于一个编者的心情,有感恩也有遗憾。感谢您认可到设计师的用心,遗憾您可能错过一部作品。从编辑的角度而言,目前的封面图案,是编者作者设计师三方认可的传情达意的设计。

这就是一本书呈现在您眼前的过程,我想强调的是,胡总是我见过的(尽管总量不大)的作者里最善于与人沟通的一位,他以理工男逻辑很强的思路,辅以文艺青年的感性思维,再加上他认真钻研耐心肯谈的态度,他简直就是一位完美的作者。所有编辑都会欣喜而至,满意而归。

说回作品本身,作为一个70后,我特别想说的是,胡总讲述的就是我们那一代,离我们很近的一种生活。尽管这是一部描述留学生生活的作品,但如果你把位于小镇的古都换为中国某镇子的一家餐馆,我想这同样成立,只是我们将缺少胡总对美国文化与社会及身处那样一个环境的人的轮廓,不论是认为“如果在美国生个娃,命运是不是会好些”的老王老李?还是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想要征服世界的理想与勇气。但是我相信那种情感,因为你经历过,或者你曾向往着,某段岁月于你有着深重的见解与回忆,胡总也许在记录着自己,他更可能是留念了一代人的记忆与怀念。既然是这样,那这就是最为美好的经历。

如果还要再说些什么话,我想说,在出版这个圈子里,如果还有什么值得你留恋的,也不是你能多读几个故事,而是你能有更多的机会结识人,结识像胡总这样的人。

(排版按作者原稿,配图由作者提供)




留言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掘火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