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火档案

A Selection of Critical Mass in Music, Films, Literature and Beyond






信息

Margo 发表于11/03/2019, 归类于乐评.

掘火中译:伯恩斯坦《年轻人的音乐会》| 用四三拍为维也纳干杯

 

本集制作 | 翻译 字幕制作 马狗 校对 咕噜猫 经成纬至
系列策划 | 掘火字幕组
本站封面 | Smobniar
视频片头 | petit

【译者前言】

维也纳是个冬天挺萧索的地儿,湿气渗入骨髓,北风像刚开过刃的刀子一刀刀新鲜地扎在人脸上,还得注意这点儿脚下的踉跄。但它有种诚恳的接地气儿的,敞开怀抱欢迎你的随和感。像把椅子。也像四三拍。

一哒哒,二哒哒,三哒哒。

他可粗犷,可以在小酒馆里喝着酒打着拍子跳,可以在宫廷里身着华服转着圈跳。当时老少皆宜的流行程度大约如同六十年代的Sinatra。

推荐写论文的时候放上一张三拍子华尔兹,可瞬间穿越文档和未完成字数,变成纷华靡丽的玛丽·安托瓦内特;可以从专业书和资料里抽身而出去到纸醉金迷的奥地利皇室。相当有效,五星好评。

茨维格写维也纳,繁荣与衰落,音乐柔和和过度,艺术的培植,一种理性的乐观态度。写维也纳人,对政治爱搭不理,但对音符却有洋溢的热情。最穷苦的人也能把对美的本能吸收到生活中。维也纳人带着一点儿执拗而细致的对文化和艺术的追求,把城市的人文主义发展到了极致。

今天再看中立的维也纳,美则美矣,城市却有迟暮之感,也有夹缝中的无可奈何。茨维格的维也纳,可能只能在韦斯·安德森的电影中重现一下了吧。(马狗)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4435197

 

 




留言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掘火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