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火档案

A Selection of Critical Mass in Music, Films, Literature and Beyond






信息

redhousepainter 发表于12/25/2019, 归类于乐评.

JR圣诞夜,深藏功与名

最近年底,英美日大小媒体都甄选出了2010年-2019年百佳专辑,名列前茅的清一色hip hop和rnb。有人问:摇滚乐怎么了?有人答:一个喇嘛在2015年乘着black lives matter的东风就把所有独立摇滚给灭了……喇嘛不仅一人得道,惠泽身边兄弟一起升天,thundercat独当一面的人气让jaco pastorius闻之流泪,kamasi washington已经俨然是当今John coltrane,而the comet is coming被英国网上网下新旧媒体力捧了近五年,富士音乐节上不过区区三号红舞台,南伦敦新爵士依旧不成气候,说出来都是辛酸泪啊。

这十年最火的就数hip hop和rnb,位列第三的就数city pop,如果说hip hop灭掉了独立摇滚,那city pop则灭掉了post rock,以山下达郎为首的一帮人抚慰着全世界文艺青年的心灵,如今咱们左手坂本龙一,右手山下达郎,泡脚桶比吴昕更豪,直接来一对,左边泡脚桶盛着圣诞快乐劳伦斯,右边泡脚桶盛着圣诞夜holy night,是腾讯哪个傻*员工说咱们不配有精神生活? 借助国际友人的热情,山下达郎在日本国内日益被神格化,早年黑胶成为和任天堂健身环一样的理财产品不说,印有山下达郎专题的过期杂志也能直接翻倍。当然最凶最神格化的还数户川纯,一本1986年印有纯姨靓照的杂志直接升值到5000日元,这简直是:当你凝视深渊时,年轻的纯姨也在凝视你……醒醒吧少年,区区一本杂志能当五碗拉面吃吗?

尽人皆知山下达郎的圣诞夜是JR东海的广告插曲,1989年第一版的女主角是当年15岁的深津绘里(广告拍摄期间她还在发烧),山下达郎的粉丝不会想到几年之后自己会羞于与涩谷系粉丝为伍,小沢健二会成为鄙视链中的一环,他们更不会想到深津绘里会和小沢健二共坠爱河…… JR东海一年一度的广告一口气拍了五年,1992年第五版的女主角轮到了吉本多香美……朋友们,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双击老铁截图五连几:

各位有没有看到图三至图五中那连写轮眼都看不清楚的男子身影?那种虚焦那种模糊库布里克0.7镜头牛逼疯了。这位头戴帽子&手拎吉他箱与吉本多香美相撞的扫地僧……哦,不是,是男子!这个男子就是免费客串的山-下-达-郎!这个男子就是直到令和元年不上电视不发dvd现场不发蓝光现场实体界最后的壁垒最后的铠之巨人——山-下-达-郎!

正可谓:
邦乐第一人,淡泊见初心
JR圣诞夜,深藏功与名

(老铁,前些天南天群星&桑田佳佑都上日本流媒体了,您撑到啥时候啊?竹内玛利亚再等两天就上红白了,有朋友问:还会唱塑料爱啊?我靠,在红白唱塑料爱不就等于在春晚唱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少儿不宜啊!不过您老人家如果肯来合唱,夫妻齐鸣塑料爱,NHK也拦不住啊!)




2 Comments

  1. Tony Ng
    12/26/2019

    曾在YouTube聽過的Kamasi Washington的現場版〈Truth〉,覺得挺不錯,就記下了名字。過了不久,正好在網上看到他在香港有現場表演,就買了票去湊個熱鬧,聽後卻又覺得不怎樣,有時只懂一味飆高音,欠了一點回韻可供細味。反而最近不意聽到Roy Hargrove的〈Strasbourg St. Denis〉,愛不釋耳,十分推薦。
    我自問是山下達郎在香港的頭號粉絲,見到喜歡的音樂人被人重新發掘,廣受追捧,自然心中暗喜,證明自己的眼光沒有看錯。可當看到樓主所提到的一些盲目吹捧現場,內心又有點不是味兒。而且自己對山下達郎90年代打後的音樂(即自Artisan這張專輯後)都興趣缺缺,最近的〈Recipe〉也覺得一般,我最喜歡的仍是他那些叫人忍不住跟著節奏搖擺的律動感、管樂與和聲完美配合的音樂,也就是70、80年代的一些代表作,如For You中的Sparkle和Music Book。不過最觸動我心的,自然是他的現場錄音,除了Music Book的CD版可以跟Live版平分秋色之外,其他的一跟現場版一比,頓時黯然失色,覺得唱者好像唱得束手縛腳似的,完全嗨不起來;這也只怪山下達郎的現場實在太過活力充沛,氣場十足。正因為自己更鐘愛他以前的創作以及現場表演,所以見到有些粉絲大讚他年代較近的音樂,難免有點不以為然,哈哈﹗

  2. Tony Ng
    12/26/2019

    打錯字了,是「盲目吹捧現象」。
    另外,山下達郎有提到在80年代中時(也就是做〈Pocket Music〉這張專輯的時間),由於錄音技術開始由類比錄音(analog)轉到數碼錄音(digital),自己的創作因此遇上前所未有的挫折,總覺得錄出來的聲音不是自己想要的。(我個人是特別留意鼓聲的變化,因為他在〈Pocket Music〉之後的鼓聲好像都變得有點呆滯,或者說沒那麼funky?)再加上當時的一些音樂拍擋已成名,演出工作應接不暇,自己無法強留他們在身邊,這似乎也影響到他的創作,我猜大概是因為少了一起揣摩音樂時所產生的靈光火花?畢竟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當我看到這些內容時,我就想這會不會部分解釋了為什麼自己不喜歡他90年代之後的創作呢?(〈Pocket Music〉我除了同名歌曲和War Song外,其他都沒什麼感覺)
    不過,也有朋友說他是打算做點不一樣的音樂,而我恰好不喜歡而已。

留言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掘火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