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火档案

A Selection of Critical Mass in Music, Films, Literature and Beyond






信息

重返61号公路 发表于06/08/2012, 归类于博客.

当每段前奏响起——《如果有一天我不在,树在/音乐人陈志远Made in Taiwan》纪念演唱会

当每段前奏响起

——《如果有一天我不在,树在/音乐人陈志远Made in Taiwan》纪念演唱会

文/重返61号公路

2011年3月16日,台湾音乐大师陈志远因癌症去世,终年61岁。

2011年12月10日,《如果有一天我不在,树在/音乐人陈志远Made in Taiwan》纪念演唱会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陈志远在台湾至华语音乐的大师地位,没几个人敢比肩。他的真正音乐成就并非词曲创作而是编曲(虽然也作曲),一生编写超过2000首作品。从1976年开始,无数经典必经他手。很多音乐人的怀念之辞都有这样一句:你不可能没听过陈志远。

时任台湾行政院新闻局(2012年5月20日起新闻局已不存在了)局长杨永明在记者会介绍陈志远为台湾流行音乐的“快手、高手、推手”及荣获过“金曲、金鼎、金马”,这“三手”和“三金”概括得还行。

大多数人没有真正见过陈志远,即使陈志远的“黄金搭档”陈乐融也是“我和他这辈子讲话不超过十次”。他低调,也可以说一种避世的顽童心态,入行10周年《我们——作曲家的故事》唱片封面,他依然蓬松假发加大眼镜躲在阴影里面。音乐人钟兴民回忆当年自己骑着摩托车赶到台北看罗大佑的演唱会,陈志远假发加墨镜,自己等于没有见过他。

《如果有一天我不在,树在/音乐人陈志远Made in Taiwan》纪念演唱会DVD的封面照片,是在陈志远第二次婚姻的结婚照中挑选出来的。这套纪念演唱会的DVD终于出版了,距离陈志远去世14个月,距离演唱会举办5个月。双张DVD,一张是演唱会,另一张是资料、制作花絮及访谈纪录。

演唱会的Intro是一段《我是一棵秋天的树》,当年的演唱者张雨生、作曲编曲陈志远都不在了,以此为序曲非常动人。1992年,张雨生推出专辑《大海》,第一首歌就是前奏长达2’16”的 《我是一棵秋天的树》,它如此惊艳。这首歌原本是许常德自己的词和曲,陈志远亲自约谈,拿来重新作曲及编曲。《大海》唱片热卖,让张雨生拥有与唱片公司谈判的筹码,一张商业下一张可以不商业来做自己想做的音乐。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演唱会以张清芳《时间的滋味》为真正的开始,陈志远生前的最后一首获奖曲目。DVD文案注明“因为麦克风系统的关系,以致张清芳演唱这首曲子前几句歌声没有播出来,DVD后制时特别修复”。所以未在现场的人看不到这一段,张清芳说这个音响的意外,是因为,陈志远也在这里想让大家知道。

整场演唱会可谓精心编排,33个演唱、演奏及引言段落,全场弦乐团。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有这样的诚意和执行能力,他们由台湾流行音乐的重要推手组成,后期举办过《民歌嘉年华会——永远的未央歌》、《向梁弘志致敬音乐会》、《发光如星—马兆骏纪念音乐会》等很多重要的凝聚力量的演唱会,这一场依然如此。歌手、乐手们跨越唱片公司的界限,无论多大牌的音乐人都准时排练、彩排,它真的不是一场Show。

这33个演出段落,以时间为线索,描绘音乐人的音乐旅程。陈乐融撰写的关于陈志远的文案,亦是其中一个重要情节。某些重要作品以段落演奏曲为过渡,而演唱曲目除了《时间的滋味》(张清芳),不得不提《秋蝉》(杨芳仪、徐晓菁)、《渔樵问答》(李建复)、《一样的月光》(苏芮)、《结束》(张清芳、李宗盛)、《最后一夜》(蔡琴)、《留不住的故事》(黄莺莺)、《天天想你》(伍思凯)、《永远不回头》(姚可杰、杨培安、赖铭伟、卓义峰)、《放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叶欢)、《孤单》(潘越云,也是唯一台语歌)、《我是一棵秋天的树》(钮大可)、《舍不得》(钟镇涛)、《空中的梦想家》(张惠妹)、《爱的痕迹》(姜育恒)……当每段前奏响起,所有当年听这些歌的心情都重新点燃了。参与制作及乐手名单也是很吓人的,很多大咖乐手们不过匆匆一面,演奏致敬的部分尤其如此。

每个段落都有许多故事可以讲,要去看,要去听,用语言讲述音乐是最无力的。

我想特别提到一个演奏段落,钟兴民编曲的《向阿伯致敬组曲》。曲目依序包括《心痛的感觉》、《台北的天空》、《一剪梅》、《心情》、《相思已是不曾闲》、《错误的别离》、《是不是这样》、《酒矸倘卖无》。现场大屏幕有钟兴民写下的编曲感想(未出现在DVD字幕,很遗憾)。以编曲向编曲致敬,这个段落最让我感动,所能体现的最大诚意及从陈志远学到的音乐想法,都在这里了。

这也是我不理解演唱会编排存在的一个问题。从个人感觉和感情,我觉得,经典演唱曲目就不用重新编曲或改编原编曲,它们带着原本岁月的味道和陈志远的味道,难道不是最好的致敬吗?比如《秋蝉》突然出现鼓的声音会吓一跳好吗?演唱曲目保持原样,演奏曲目做不同处理,这是我比较期望的两种不同的对待形式。

音响方面(或者录音),前面提到开场的麦克风不出声音,快歌和慢歌的细节差距也让人怀疑是否调音系统出现状况。另外,歌词字幕的错字及资料整理不准确(包括陈志远开始编曲的杨弦唱片名为《西出阳关》及他其实并未在《我们》这首歌中参与录唱),虽说睱不掩瑜,却也遗憾——纪念陈志远的演唱会只有这一次,这些影像、文字要留存一辈子的。

张惠妹说:陈志远老师天性害羞,可是内心狂野,是个十足的Rocker。

翁孝良说,陈志远拥有全台湾最多作曲人和制作人的原始DEMO。

苏芮说,陈志远编曲的歌,前奏响起就已让人牢牢记住不忘。

李寿全说,陈志远让音乐作品更完整更有张力。

钮大可说,陈志远常常在路上完成编曲,在录音室编一首录一首,可是编出来的是那么无可挑剔。

王治平说,不要总把陈志远的编曲速度拿出来讲,他的结构非常稳,不落俗套,编得快又编得好才厉害。

韩贤光说,陈志远编曲是写总谱的,所有乐器写在同一份谱子上,这是由他开始的。

钟兴民说,听《心痛的感觉》开始学写弦乐;周杰伦现在玩的东西,阿伯早在20年前就做过了。

姚可杰说,陈志远为东方快车所有重要作品编曲,想说感谢的时候,不知道他在哪里。

蔡琴说,连说谢谢的机会都没有,无论如何也要参加这场演唱会,这是说谢谢的机会和方法。

黄磊说,让他知道我也在,我就是为他来的,也是为我自己来的。

李宗盛说,音乐人生涯四个对自己影响深远的人,陶晓清、李寿全、杨嘉、陈志远。

陈志远说,最不幸是没受过古典音乐教育,最幸运的是太太和无MSN。

……这些拼凑起来的记忆,像不完整的拼图,都可以在DVD中找到,我只能描绘大致的样子。当晚,马英九夫人周美青也坐在观众席,旁边是陈志远夫人陈若葵,镜头频频给予或微笑或执手落泪的两人。

无论如何,这套DVD是值得观看和收藏的。你真的不可能没听过陈志远,就算你没听过这所有的歌,你也不可能没听过《感恩的心》。

能聚集这些人,唱起这些歌,这样的幕后音乐人纪念演唱会可能只有这一次了。这是甘于寂寞的真正的幕后,除此之外,还有谁“明明知道自己能写,明明知道自己能唱,却永远站在最后面,站在人家看不见的地方”,这样一种寂寞。

这不是一篇稿,只是一点感想和记录,所以发在博客。

2012年6月8日




留言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掘火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