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焉沁
回想我第一次看的小津安二郎影片是《东京物语》,大约有十多年了。当时的印象,虽也感很有分量,但并不觉得有多意外——日本文化嘛,多是如此。物哀与侘寂,已经谈的太多。
再次关注到小津是无意间读到他二战期间曾加入侵华部队,并十分尽责,对于战场上的厮杀也并无多少悔意或难堪。震惊之余我更多的是难以理解——如何把一个获得极高赞誉的艺术人格和忠于军队的人格统一在同一个人身上呢?
又过几年,看了他最后作品《秋刀鱼之味》,也许是心境有了近似的地方,颇有感触和赞赏,但仍没有太强烈的觉醒。
最近在研究电影里的光影关系,提到东方的导演第一个跃入脑海的仍然是小津。以此为契机,一口气看完了原节子主演的那六部。
也许是数量的积累和时机的成熟,我忽然感觉到能够把数年前那两个分裂矛盾的人格统一起来了。原来这两者之间是那么明显的关系,我竟如此后知后觉。
小津的确是一名军人。他的影片艺术,处处布满军人式的警觉和冷静。相比之下,是枝裕和只是一个温情脉脉、多愁善感的大妈。
小津的故事虽然都不乏温情,但那温情仿佛是为了遮掩内核的寒冷,而故意做出来的人情味。
他的电影,充满了一种日本式的做作。这种做作,是假的,但是确实极美。是一种日常化了的法西斯。
形形色色写小津的文章也看了不少,大多是谈意境、形式、内涵。比如有很多人说小津的作品有禅意。我没有具体研究过禅的文化,但是我还是更同意小津自己说的,他的作品和禅没有关系。如果一定要把日本式的传统审美定义为禅意,那简直太过显而易见,就等于一句废话。
也有人说小津虔敬。从镜头和叙事的态度,的确看起来很虔敬——一种军人式的虔敬吧。在虔敬背后你能感觉到一种压迫。
由于个人经历,我对于服从纪律的军人式人格颇有一定了解。现在我终于恍然大悟,为什么小津的镜头如此一丝不苟,又不动声色。为什么每一次人物对白的胸部以上取景,看起来总有一种怪怪的恐怖。甚至为什么,原节子,这个也一样偏执的女神级演员,能代表小津晚期的某种作品基调——一种人偶感与人类感的结合。
小津的作品,原来正是他亲自指挥的一支军队啊。只是这支军队的内心是如此暧昧不明,自相矛盾,既沉溺于偏执的形式,又努力寻找某些裂缝,以漏下几丝人性的光明。
此番认知,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褒贬。无论喜爱与否,他的作品的确令人叹为观止,也的确象征着某种境界。肥内曾在文章中提到他的秋刀鱼可与《公民凯恩》比肩,甚至超越(https://digforfire.net/?p=8947),对此我不敢妄下结论,但至少我明白了他与奥逊威尔斯相似之处。他们的作品的确都有一种高强度的纪律性。此种纪律性,若是别人引用,就极易流于匠气。所以这两位导演也是那种,看似有风格能学,但其实一学就死的类型。
毕竟能称之为美学的那种东西,只能熏陶,无法模仿。
先写到这里,日后有余暇再深入研究小津军队的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