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火档案

A Selection of Critical Mass in Music, Films, Literature and Beyond






信息

肥内 发表于08/16/2020, 归类于博客, 肥内.

再嘗貝多芬第八號弦四

讀到把我寫成故事的作者在文章中摘引的阿多諾語,我思考很久。
作者再按:「分析作品59, 2第一樂章。整個樂章就是第一小節與第三小節的關係史,也就是它們的同一性的歷史。這同一在尾奏才實現,意即起頭只能從尾奏的觀點來理解。貝多芬作品中的目的論:一種在時間裡回溯既往的力量。」
就是這句「同一在尾奏才實現,意即起頭只能從尾奏的觀點來理解」讓我總是想著要集中注意力,在樂曲走到末尾的時候特別留心;但總是功虧一簣。
每每在經過那4分50秒到5分5秒的樂句之後,我的專注力就停止作用了。
為此我懊惱許久,終於忍不住給一位據說是為了克制自己過度依賴手機荒廢工作而常把微信設為勿擾因此用微信其實很難聯繫上但在我這又只有微信這一聯繫方式的音樂家朋友離鬱——別問我,我也好奇過為何她要取這樣筆名——發信息,心裡當然要有一兩天才收到回應甚至不會有回應的準備。
豈料,她竟就在手機旁!以下是我們倆的對話:

我:怎麼辦……我很焦慮。
她:怎了?
我:一位朋友給我推薦貝多芬第八號弦樂四重奏,我也看到阿多諾對它的解說。為了更好理解阿多諾的解說,我就反覆聽第一樂章。你知道嗎?這三個多禮拜起碼聽了五百遍了!
她:哇!好驚人。
我:問題是,我不但還記不起這個樂章,更氣人的是,它不過是一首不到九分鐘的曲子,我總是在五六分鐘之後就開始分心,始終都是它又重新開始了,我才意識到已經又聽完了一遍……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訓練自己的音樂能力?敏感度?
她:這……好像除了反覆聆聽,好像也沒什麼特別的方式……
我:你們怎麼面對這種問題?
她:呃……我不願意這麼說;但,我好像一直都沒有這類問題……不過我們對樂曲的熟悉度,也是透過反覆練習,最終成了一種生理反應。
我:所以難怪你們可以學音樂,大概就是你有這種天分吧。
她:嗯……或許,你也可以想想,你作為文學家,你的敏感度又是怎麼來的?這也是我好奇的。
我:可能方法真的也是一樣。好比說,我最近寫的這幾百、上千字的極短篇,差不多都是在散步的路上,心中反覆講述這些內容。
她:整篇文章嗎?
我:也不,就是框架,以及其中幾個句子,尤其是開頭,上次跟你分享過,對我來說,只要有了開頭,文章幾乎就可以「自動生成」了。
她:這也是一種天分吧!

感覺這一次的請益又走到死巷。我轉念一想,問她。

我:你說,會不會跟我聆聽的設備有關?
她:……
我:之前有一位師兄向我大力推薦嘗試蘋果的EarPods,但是,上次,我去綿陽(天吶!還好不是最近去,看它淹成什麼樣~)逛的時候,看到三家蘋果專賣店,一家有賣EarPods,但是沒有一般接MP3的那種3.5mm接頭;另一家有,但是盒子上沒有寫EarPods;第三家根本沒有。而第一家,當我問店員有沒有3.5mm接頭時,他回我讓我雲裡霧裡,他說「喔~你是說原裝的那種嗎?」感覺他根本不懂,這啥意思?實在擔心他們賣的假貨。至於第二家,看了看盒子,設計像是網路上看到EarPods的圖片;但就是盒子上沒有EarPods字樣。總之……我就沒買,現在還繼續用右耳有時會接觸不良、不到40元的爛耳機……
她:我是覺得音質好不好應該只是會影響整體感覺,你會記不住曲子,應該跟耳機品質無關。
我:好吧……

之前總覺得像慕賢那樣聽音樂,是很傻的事情;再說自己也如法炮製了,卻覺得沒什麼效果。現在想想,慕賢也,「不愚」。




留言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掘火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