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火档案

A Selection of Critical Mass in Music, Films, Literature and Beyond






信息

Shine 发表于09/07/2019, 归类于乐评.

掘火中译:伯恩斯坦《年轻人的音乐会》| 什么是管弦乐配器

译制 | Shine
校对 | ricepudding
策划 | 掘火字幕组
封面 | Smobniar

【译者前言】本期节目,可以说是没有太多音乐理论基础的乐迷朋友必听的,不但要听而且可以反复听,因为这里的配器理论不仅适用于古典音乐,对欣赏任何音乐都有帮助。伯恩斯坦带你了解各种乐器,了解什么是声音色彩,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思路,以及配器的好坏之分。有理论基础的朋友,也不妨感受下伯恩斯坦精彩的讲解,也定能从中获益。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随想。

在如何欣赏音乐、尤其是如何欣赏古典音乐这个问题上,历来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听古典音乐需要一定理论基础,例如掌握作曲家生平和作品创作背景、各种体裁曲式、乐队组成、作品结构、基础乐理等等;还有一派认为,古典音乐也是给大众听得音乐,听众无需有太重的心理负担,只要去听就好,不必抱着「钻研」的心态去听。

作为一个十多年的古典音乐爱好者,我认为两个观点都有其道理:过于重视技术本身会背离欣赏音乐的初衷,而一点原理都不懂又会让人迷失。我个人更倾向于需要理论基础这一观点,因为适当的了解、掌握一些入门基础,加上对古典音乐的热情,会让你在聆听古典的路上事半功倍,领略在「通俗」音乐中无法体会到的美妙。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有如下几点:

  1. 古典音乐篇幅较长,而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尤其是习惯了社交媒体、短视频、手游等方便快捷又高度刺激的休闲娱乐节奏,实在难容忍一部需要酝酿十分钟甚至半小时的作品。而掌握了适当的窍门,会让你在欣赏时减轻很多负担。这就好比,在公园散散步是不错的选择,没有任何门槛;但登山看日出则是另外一番完全不同的体验,过程虽看似艰辛但若能掌握一些窍门如调整呼吸节奏、穿戴适当的登山装备,则一般人都不在话下。
  2. 古典音乐大多是抽象的、非具象音乐,而且是纯器乐,这给理解上带来一定难度。这就不像有明确标题和歌词、核心思想和情感线索都相对单一的流行音乐那么直白易懂,古典音乐往往思想、情感复杂,一个或几个简单动机可以发展扩充出庞大的主题和结构。理论基础能帮你在欣赏时抽丝剥茧,一定程度上理解作品是如何像机械手表那样精密而又优雅的运作。

那么说到基础,理解「配器」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很难讲解的话题,因为说浅了等于白说,说深了会令人望而却步。伯恩斯坦的这期节目好就好在对深度的把握正合适:各个话题的脉络十分清晰,由浅入深但一直也没有脱离「入门爱好者」视角,但理解起来却也需要动一番脑筋。他甚至还与台下观众互动,让观众发出不同的音色组合出不同色彩。他还花了大量篇幅通过介绍从一件乐器独奏,到四重奏、五重奏、直到十三重奏到小型乐队的演变,讲述配器可以玩出怎样的组合和花样,说实话连我这个「老乐迷」也是长了见识。最后,一曲集大成的《波莱罗》让大家回味、实践本期节目所讲内容,可以说是非常精彩的授课了。

回到最开始的话题,理解「配器」对于欣赏古典音乐有何用处?对我而言是有以下几个好处的:

  1. 管弦乐队里的乐器虽多,但无非也就那么几大类,一二十种。如果能分清他们的区别甚至是每件乐器的音色,对于在脑海中构建更加具体的意象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面对大编制作品会特别有信心、有底气,不会对杂糅的音色一脸懵。
  2. 可以更好的把握作品结构和走向。熟悉配器也就意味着对音色更加敏感。往往主题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会改变配器,一个乐句也可能会拆解到不同乐器上。注意到这些细节,就能更好的理解作曲家的巧思和作品的妙处。

最后,希望大家欣赏这套纪录片都能有所得。翻译不当之处也敬请指出。谢谢!(Shine)

B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6871883/




留言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掘火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