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火档案

A Selection of Critical Mass in Music, Films, Literature and Beyond






信息

Olafisaac 发表于12/18/2020, 归类于乐评.

掘火中译:伯恩斯坦《年轻人的音乐会》| 通往巴黎之路

译制 | Olafisaac
校对 | ricepudding 经成纬至
策划 | 掘火字幕组
封面 | Smobniar
片头 | petit

【译者前言】如何将巴黎这座迷人浪漫的城市通过音乐具象化?1926年,在法国巴黎求学的乔治·格什温通过其创作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告诉了我们。在这首管弦交响诗中,独在异乡的美国人格什温漫步于巴黎的大街小巷,耳边传来街头出租车的嘈杂喇叭声,在美国爵士与欧洲古典的奇妙融合下,格什温描摹出一个美国人对巴黎的印象。在充满活力的段落后,格什温喝下两杯葡萄酒,不同调性的两个和弦,再加上钢片琴与拨弦的加入,让一切都变得朦胧缥缈,颇有法式印象派的风格。

具有犹太血统的美籍瑞士作曲家埃内斯特·布洛赫,在《所罗门》中也使用到了格什温的那种朦胧和弦。不断推进、充满力量的管弦乐挖掘了布洛赫内心深处神圣的希伯来情感,而高潮处丰富配器的使用更如同爆炸一般将我们卷入他的音乐漩涡中,令人晕眩。这一切,巴黎对他的影响功不可没。

事实上,在20世纪初,除了这两位音乐大师,各个国家的作曲家都被德彪西迷人的印象派风格吸引,走在前往巴黎的路上。即便是西班牙风格强烈的作曲家曼努埃尔·德·法雅也受到了法国精神的影响,而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运用了这期节目中重点提到的“双调性”。巴黎的音乐能量到底有多奇妙?请大家欣赏伯恩斯坦这期的《通往巴黎之路》。(Olafisaac)

B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i4y1c7Tr

腾讯:https://v.qq.com/x/page/p3213z1ejaq.html

优酷: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AxNDc3NzA2NA==.html




留言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掘火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