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火档案

A Selection of Critical Mass in Music, Films, Literature and Beyond






信息

肥内 发表于07/25/2019, 归类于影评, 视觉 景观, 跨界.

讀《羅浮宮朝聖》(二)

文 | 肥内

Pisanello – Portrait d’une jeune princesse

    真是不讀《詩》,不識鳥獸草木之名。因此對於背景的花卉也好在書中提及了;不過淡雅的花朵還是透露出強烈的生命力,以及衣飾的紋路即使不認識它,或許真能像程抱一所提醒的:聯想耶穌的受難。然而,關鍵在於起舞的蝴蝶,原來竟是死亡的象徵。那麼深色樹叢帶來的直觀意象就很強烈了。總之,要是整體感受,會對色調的素雅有感覺,而程抱一則在畫家的脈絡之後,提到一個讓我恍然大悟的點:畫的浮雕感。

 

della Francesca – Portrait de Sigismond Malatesta

    上一幅說是浮雕,讓我對這一幅形容成石柱(他將整體形容為一棟建築)就有心理準備了;但還是覺得「說得妙」。當然,肖像畫對於知道被畫者的基本背景應該也是必要的,不過,建築感、幾何形都是重要且被提及的點。程抱一針對肖像的幾點配合起被畫者的生平,這無疑也是一種面相識人的傳統。

 

Mantegna – La Crucifixion

    其實電影畫面解讀多了,遇到這樣的畫,要捕捉主要視覺元素並不難,比如中軸切開的兩半、左側信徒的後景跟右側士兵後景的對比。不過這篇描述的重點倒更多引起我自己的思考。他提到三位直擊這樁酷刑的人物(左邊的若望、右邊的背對騎士跟中間偏左的持盾牌士兵)連成的三角,可與後景兩座山所圍成的倒三角對應。文末強調了天的不語。但是,我真正在意的是前景的士兵。幾乎也是突兀地出現在那裡,且,假如耶穌的十字架區分的左右兩半,左邊因為哭泣的女人以及後景的城市,象徵了「正方」,那麼前景的士兵就以醒目的方式產生了對立;尤其他手上的矛尖對到十字架,恰似與流下的血跡產生某種連結。除了他之外,我也對程抱一提到的兩個三角比較有疑義。但無疑是他的啟發讓我去「尋找別的三角」,比如,三組「不看」酷刑的人,左邊的婦女、右邊的士兵們(他適當地提醒,這群人正在靠玩隨機性很強的遊戲來決定誰能擁有聖袍),以及前景的突兀士兵,事實上形成的一個三角,更加呼應山壑的三角。於是「天之無言」與「不看酷刑」似乎也有較深的連結。然而,他所注意到的三個目光組成的扁平三角亦非無用,因為我感覺,三位受刑者的目光似乎也可以連成一個三角,是與觀看者的三角很像的倒三角!於是這兩組「目光」形成的三角是相對的,反而帶出了觀看者與受刑者的某種同一性。

 

Lotto – Saint Jérome pénitent

    程抱一指出石頭的意象(他從東西方在藝術表現上理出對於石頭體現雷同的思想,其實滿有啟發)非常有必要的,乃至於對射下的光之提醒,都像是一種提喻,要讓觀者去留意其實將時間設定在黃昏以及從各個角度流洩下來的光,它們是如何匯聚或不匯聚到一起的——斜陽無法打出頂光!從而我們發現,在理應背光之處、哲羅姆所在之處卻是光線充足的。不過,讓人在意的是右邊中景處一個模糊的似騎士的身影,以及左邊隱在暗處的人臉,人臉下方當然可以看到基本都會伴隨哲羅姆出現的獅子,但那張臉到底是什麼?也許是同樣經常會在哲羅姆主題畫作中出現的骷髏之變體?或說,骷髏與天使的結合?只是我也不解的是,知識可以力如雄獅、勇如雄獅,但骷髏帶來的死亡氣息呢?或許,是一種「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意味?




留言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掘火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