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纪录片展示了他虽然短暂,但却比大多数人经历多得多的一生。正因为看穿世事后仍然坚信着一些东西,他才画得出像夏天的冰一样纯粹、坚硬、舒爽的快乐。
我们通过录音、采访、书信、档案、他人的回忆和话语构建出来的这么一个人,只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那个人身上抖落的零星碎片,而剩下的空白,则由我们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填补。
饱经风霜却还和蔼可亲的安妮·阿尔伯斯在1984年的一段珍贵采访中提到:“它(纺织)总被认为是工艺而非艺术…它若呈现于纸上就是艺术。”
从这里也能多少看到埃罗·沙里宁那些杰出作品诞生的过程,天才的、灵光的思索应该只存在在某个被给出的瞬间,但也并非不要求感受和见识的积累,纪录片里看不到的部分,则是更多的日日夜夜。
当公共空间的监控越来越多,徒步运动越来越被限制,行走者,游荡者,漫游者,是否还能在其中找到空间进行活动?在这样的城市,有着不可阻挡的离心逻辑的经济力量正在排空中心,将居民们前所未有的向外重置,想成为心理地理人的他们,能留得起吗?
字幕组和美术馆有各自的生存空间和运作规则,但都应该尽自己所能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内容。特此感谢公众在这一事件过程中对我们的支持,这是对组员们无偿劳动的最好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