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火档案

A Selection of Critical Mass in Music, Films, Literature and Beyond

访谈

后来总结为什么Dub这种音乐可以如此地深入英国人民的内心,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Dub音乐那种大空间的结构和自由自在的缓慢状态,超重的bass,非常符合英国人的那种“永远着不起那个急”的性格。Techno在英国就一直没太大市场,可能这种音乐不太符合他们的心理定律。

音乐最重要的是给自己的内心带来和平——沈静访谈

后来总结为什么Dub这种音乐可以如此地深入英国人民的内心,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Dub音乐那种大空间的结构和自由自在的缓慢状态,超重的bass,非常符合英国人的那种“永远着不起那个急”的性格。Techno在英国就一直没太大市场,可能这种音乐不太符合他们的心理定律。

01/07/2010 6个评论
编者:在十年前的夏天认识了秋天的虫子。上地的地下排练室,西三旗三居室里满屋子油画、乱窜的猫狗和乐手,构成了我对北京最后一些鲜明的回忆。十年间只见过他们一次,住在与艺术家无关的无名小区里,有了新的兴趣和信仰,安详着发胖。

有魔才有佛——专访秋天的虫子

编者:在十年前的夏天认识了秋天的虫子。上地的地下排练室,西三旗三居室里满屋子油画、乱窜的猫狗和乐手,构成了我对北京最后一些鲜明的回忆。十年间只见过他们一次,住在与艺术家无关的无名小区里,有了新的兴趣和信仰,安详着发胖。

11/09/2009 0个评论
译者注:本访谈原载于1988年11月17日的美国《滚石》杂志。被访者唐·德里罗(Don DeLillo)是美国作家,后现代文学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白噪音》(White Noise)于1985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访问者安东尼·德科帝斯(Anthony DeCurtis)是美国作家兼乐评人。

超市之光——Don DeLillo访谈

译者注:本访谈原载于1988年11月17日的美国《滚石》杂志。被访者唐·德里罗(Don DeLillo)是美国作家,后现代文学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白噪音》(White Noise)于1985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访问者安东尼·德科帝斯(Anthony DeCurtis)是美国作家兼乐评人。

07/21/2009 0个评论
本文原载《电影手册》〔Cahiers du Cinéma〕1958年九月号。翻译参考版本为收录在《Orson Welles: Interview》中的英译版,并参考收录在《La politique des auteurs》的法文原版译出。英译版部分,前言由Alisa Hartz翻译,而内文部分则由Peter Wollen提供。

巴赞访问威尔斯(二)

本文原载《电影手册》〔Cahiers du Cinéma〕1958年九月号。翻译参考版本为收录在《Orson Welles: Interview》中的英译版,并参考收录在《La politique des auteurs》的法文原版译出。英译版部分,前言由Alisa Hartz翻译,而内文部分则由Peter Wollen提供。

06/17/2009 1个评论
本文根据Alisa Hartz的英译版翻译,载《Orson Welles Interviews》(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2002),并参考Sally Shafto刊载于《电影感》(Senses of Cinema)网站的英文版;最后再根据印行于巴赞的法文版《奥逊‧威尔斯论评》中的原文进行校对修改

巴赞访问威尔斯(一)

本文根据Alisa Hartz的英译版翻译,载《Orson Welles Interviews》(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2002),并参考Sally Shafto刊载于《电影感》(Senses of Cinema)网站的英文版;最后再根据印行于巴赞的法文版《奥逊‧威尔斯论评》中的原文进行校对修改

05/31/2009 0个评论
自《滚石音乐杂志》十余年后,零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深夜,我在小马哥主持的《音乐五四三》中再次听到张培仁的声音。那感觉,没法说。两人聊由张培仁操办的 simple life简单生活节,聊与陈升,与李宗盛的情谊,直至魔岩岁月。

亲爱的Landy,我的弟弟

自《滚石音乐杂志》十余年后,零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深夜,我在小马哥主持的《音乐五四三》中再次听到张培仁的声音。那感觉,没法说。两人聊由张培仁操办的 simple life简单生活节,聊与陈升,与李宗盛的情谊,直至魔岩岁月。

02/28/2009 0个评论
从人文的层面,演奏员展示的是人的技术所达到的高度。这种高度在中国叫做天人合一,他和乐器合为一体了。但是现在你换成机器,机器人不论表演的多好,都代替不了人,因为人和机器是两种价值标准。

理性音乐的技术深情——赴德作曲留学生苏杭访谈

从人文的层面,演奏员展示的是人的技术所达到的高度。这种高度在中国叫做天人合一,他和乐器合为一体了。但是现在你换成机器,机器人不论表演的多好,都代替不了人,因为人和机器是两种价值标准。

02/06/2009 6个评论
完全没必要什么都精通,一味追求懂得多,有时会浪费了能够创作的时间。我的理科背景对与现在的声音合成的研究有一定帮助,在个人创作上来说,可能没有什么太大影响。

马赫的病症——掘火网刊专访实验音乐人张霖

完全没必要什么都精通,一味追求懂得多,有时会浪费了能够创作的时间。我的理科背景对与现在的声音合成的研究有一定帮助,在个人创作上来说,可能没有什么太大影响。

01/07/2009 0个评论
House里面有句台词很精彩:If you talk to God, you are religious. If God talks to you, you are psychotic. 如果我觉得那个基督徒所说的“眼睛里有光”真的存在,那么我就是神经病。不过我相信“这样的光”跟不是教徒的人不一样,要不然我们没法给神经病确诊。

生而为人,真对不起——掘火网刊专访倪湛舸

House里面有句台词很精彩:If you talk to God, you are religious. If God talks to you, you are psychotic. 如果我觉得那个基督徒所说的“眼睛里有光”真的存在,那么我就是神经病。不过我相信“这样的光”跟不是教徒的人不一样,要不然我们没法给神经病确诊。

12/14/2008 0个评论
我自己很反感现在动不动就是“实验音乐”,“独立音乐”。你说你实验,你就是不负责嘛。哪有馆子店让顾客试菜吃的?不把口味调好就端上桌?我不要吃“实验音乐”,我要吃”实验成功后的音乐“。

我不要吃“实验音乐“,我要吃“实验成功后的音乐”——掘火网刊专访redhousepainter

我自己很反感现在动不动就是“实验音乐”,“独立音乐”。你说你实验,你就是不负责嘛。哪有馆子店让顾客试菜吃的?不把口味调好就端上桌?我不要吃“实验音乐”,我要吃”实验成功后的音乐“。

11/13/2008 0个评论
这世界依然有太多的歧视,但年轻的人们都不太在乎这些,因为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假象让他们觉得自己很幸福,一种麻木的幸福。中国新一代的公民缺乏对自由的真正理解,我们想通过这首歌,来击活被遗忘在人体深处的那些---向往自由的细胞。

过失:怒火青春,愤怒本身不需要内涵——专访街头朋克乐队Demerit

这世界依然有太多的歧视,但年轻的人们都不太在乎这些,因为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假象让他们觉得自己很幸福,一种麻木的幸福。中国新一代的公民缺乏对自由的真正理解,我们想通过这首歌,来击活被遗忘在人体深处的那些—向往自由的细胞。

08/10/2008 0个评论
九岁的时候,黑暗紧密地伴随着他,在黑暗充满着每一个角落里,他开始摸索这个世界的光亮在哪里,没有了眼睛去看这个世界,他开始用心去了解这个世界。很多年很多年过去了,他爱上了那个叫萨宾娜的女子,萨宾娜不知道在遥远的中国一个失明的男子一直一直在爱着她,她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但是她说:“我不是反对共产主义,我是反对媚俗。反对大家一起干一件事情,一起举拳头、游行。” 他找到了最适合他表达对这个世界和爱情的方式,他开始了他吟游诗人的生涯。

坚硬的稀粥 —民谣歌手周云蓬专访

九岁的时候,黑暗紧密地伴随着他,在黑暗充满着每一个角落里,他开始摸索这个世界的光亮在哪里,没有了眼睛去看这个世界,他开始用心去了解这个世界。很多年很多年过去了,他爱上了那个叫萨宾娜的女子,萨宾娜不知道在遥远的中国一个失明的男子一直一直在爱着她,她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但是她说:“我不是反对共产主义,我是反对媚俗。反对大家一起干一件事情,一起举拳头、游行。” 他找到了最适合他表达对这个世界和爱情的方式,他开始了他吟游诗人的生涯。

05/30/2008 0个评论

更多内容翻页

掘火档案